3/03/2010

薛力,〈中國對東盟的外交:一種建構主義的剖析〉

薛力,〈中國對東盟的外交:一種建構主義的剖析〉

文章來源:《二十一世紀》第116期,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,2009.12,頁21-29。
作者簡介: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,助理研究員。

        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,始於1950年與越南的建交。在這六十年的外交關係中,中國的外交政策多所轉變。從原本的對立、防範,到近年來成為東盟重要的夥伴國。其中的轉折原由,即是本文作者試圖以建構主義加以探討之處,以補其認為現實主義與新自由制度主義無法解釋的限度。首先,作者說明現實主義、新自由制度主義與建構主義,在分析這六十年的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外交研究上的利弊。進而說明建構主義的概念與理論,主張透過建構主義的分析,才能點出由於中國自身身份的變遷,導致國家利益發生變化,促使外交政策與行為的轉變。其中,中國領導人的更替,或是同一領導人觀念的變化,是造成中國自身身份變遷的主要因素。接續,文中藉由中國改革開放前後,對東南亞的外交政策與行為的歷史陳述,證明其論點。如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時期,推行「革命外交」,造成外交上的困境。鄧小平後的開放政策,轉為「外交服務於經濟」的方向,開啟中國以經濟、非武力的外交策略。即使其中的變化亦涉及東南亞國家本身的情勢、國際局勢的轉變,如早期中蘇關係的惡化、之後冷戰時期的結束等。但作者以為國際制度、國際權力結構的變化皆非中國對東南亞外交產生變化的主因。而是主要領導人的認知變化導致國家身份的變化,國家利益因此發生變化,進而才是導致外交政策的調整的主要因素。

大綱
一、 建構主義的概念與理論
二、 改革開放前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外交
三、 改革開放後中國對東盟的外交
四、 總結

整理員:盧怡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